法国《时装女报》的记者Robert Smith,曾将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形容为一个“制服世纪”。“人类刚刚经历了一个充满暴力和社会动荡的世纪之后,制服所蕴含的人身攻击、团体信息、历史象征等特征就更加显著……制服告诉我们对谁应言听计从,对谁应敬而远之,对谁要尽力除之;对谁可推心置腹,对谁应三缄其口;它们甚至表明应向谁问路,应向谁要支票,甚至应请谁来做客。”说到制服,可以说,没有什么服装能像制服一样让男人更为感兴趣了。
翻看近几年的男装T台,简直就是制服的天下。从党卫军大衣到飞行员夹克,从中世纪贵族的刺绣上衣到拳击手短裤,男装设计师在大玩“角色扮演”的同时,也潜移默化般地,把男装变为了制服一统天下的时代。毫无疑问,制服大多以干净的线条以及潇洒的廓形著称,在制服的修饰下,男人的体魄可以塑造出如大理石雕塑般的线条感。同时,挺阔的制服往往会成为权力与身份乃至自身荣耀的象征。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其作品《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过河入林》)中为我们塑造出了坎特威尔上校这一硬汉印象。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对意大利上层阶级的夫妇嗅了嗅坎特威尔上校的军装,这一举动便惹恼了上校,“坎特威尔上校微微地敬了个军礼,用意大利语说道:‘真对不起,我穿着军装。但这是制服,不是便服。’”其潜台词不言而喻,虽然制服和民服一样都是由布料制成的,但制服对其穿着者来说,显然带有某些暗示。
此外,服装历史研究者Ann Hollander还认为,“男人热爱制服的理由,是因为统一的服装会带来一种安全感。所以和别人穿着相仿,就好似穿上了盔甲,能防止受到轻视的伤害。最起码,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总比被人看成怪物,受到攻击要强的多。”关于这一点,《穿出成功》的作者约翰·莫洛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大家都知道,穿西服衬衫打领带是金融行业公认的制服,约翰·莫洛特地安排了一些人去参加一些工作面试。有人打着领带,有人没打领带。最后他发现,总是那些打着领带的人能获得面试成功,而不打领带的人都被拒绝了。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位面试官因为看不顺眼面试者没有打领带,竟给他6.5美元,叫他出去买一条领带戴上后再回来继续面试。结果那个人还是没能得到工作,因为他对领带的欣赏品位实在是太低了。
而在书中的另一项实验中,约翰·莫洛自己则扮演成一位家住郊区、没带钱包无法回家的人,趁人来人往的高峰期,试图向路人借75美分回家的车费。在开始的第一个小时里,他只穿了西服,没有打领带,结果他借到了7.23美元;而在第二个小时里,他穿着西服并且打着领带,竟借到了26美元。甚至还有一名男子要给他买报纸的钱。这个实验恰好说明,在正确的场合穿着制服更容易获得周围人的认同感。而在日本战后时期,一名北海道男子谎称自己为“库希欧上校”,并凭借着这一身份成功骗取了无数女子的信任以及1亿日元,而能让他获得认同的,正是他从不离身的美军上校制服。
制服之所以能够在男装界大获成功,除了笔挺的廓形容易获得认同感之外,最重要的在于,许多男人相信,身着制服的男人对于女性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著名的色情小说作家Barbara Cartland曾认为,她心目中真正性感的就是“穿着合身、得体的全套制服的男人”。
而关于制服对于女人的情欲意义,瓦内萨·菲茨在1955年6月号《红皮书》上的文章有着惟妙惟肖的描绘:“我嫁给了一位医生。倘若我说我是被丈夫的床上功夫和蓝眼睛所深深吸引的话,那无疑是在撒谎了。是听诊器和白大褂这种不可思议的情爱综合,赢得了我的心……制服把穿着者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穿着制服,男人就不再是有很多缺点的个体,也不再是具有恼人的、不良习惯的个体,更不是消化不良的个体,而是一个理想的个体。”
于是,制服在男人、女人乃至服装设计师的支持下,开始大踏步地走向了时尚化的道路。
而一个关于制服异常极端的观点,则认为“人类其实是由裁缝造就的。一个人穿上制服,就成为具有制服所代表的那种价值的人了”。
1.在正确场合中身着制服能轻易获得可靠的形象。
2.身着统一的制服,在群体中容易获得认同感,这点在军队中尤为明显。
3.制服上的佩饰诉说着往日的荣耀。
4.士兵们身着制服的形象,无声地诉说着男人的魅力。
5.一套精致的制服对于男人来说,显然带有某种暗示。
最早迈入时尚的战壕衣
可以说,战壕衣也许是最先进入时尚圈的制服。这件在100多年前发明出来的由防水面料制成的及膝长衫,是当年英军的标准装备。一战期间,发明者Thomas Burberry将其进一步发展,增加了肩带的设计,方便系上军衔肩章;腰带上也多出了两个“D形环”,方便挂手榴弹和其他装备。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别致的设计后来竟然毫无障碍地为时尚所用。
在1942年播出的电影《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中,男主角Humphrey Bogart便将这种战壕衣引申成为一种平民化的时尚符号,为人们展现出这种军服的无穷魅力。此后英国设计师Christopher Bailey入主Burberry,将战壕衣从军需品的概念中剥离出来,为其原本单一的颜色和面料增添了许多现代性,上升为代表英国气质的单品。
在战争中,将军的服装永远要比一般士兵华丽得多,然而这种夸耀的风气却具备一定的功能性。美国的巴顿将军对镀金纽扣和夸张醒目的头盔钟爱过度,但这并不是出于炫耀。他曾对下属说:“军官以榜样和声音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他们必须在勇气、行为和服饰等方面显得卓越。”并强调,“一件别致的用品,就会维持士兵的士气。”而这件别致的服饰用品,正是巴顿的象牙手枪。他对这一饰品有着独特的认识,认为“佩带这只手枪只是为了戏剧效果的需要,是军事行动成功的必备器械,是使士兵愿做原本不愿做之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艺术因素。”而正是这种戏剧效果,注册商标一样贴满了欧洲战场每一个关键的时刻和角落。当时的战地记者描写道:“当士兵们看到吉普车后座上那个佩带着象牙手枪的身影时,他们就会发出欢呼声,传遍整条战线。”
众所周知,“绅士的服装应该是保守的”。对于源自19世纪的现代绅士来说,他们已经放弃了花花绿绿的领结、紧身衣和布鲁梅尔式的紧身裤,而是穿着剪裁得体的西装,通过穿厚底靴、戴高顶帽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与威严。在绅士的穿衣法则中这样说道,“错误的着装,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像是粗鲁的语言。”
然而,身着绅士服装的人,也往往被视为过分重视礼节乃至于迂腐的象征。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撰文讽刺过那些过度热衷绅士制服的人。“在一场大火中,一位身着绅士制服的年轻绅士,也许会这样救助一位女士。他会说:‘虽然冷酷的命运,让我失去了与你相识的机会,但是,小姐,这场烈焰滚滚的厄运,正用它深红色的翅膀遮盖你,请允许我为你提供一副忠诚的胳膊,给你一点帮助是我无上的荣耀!’……将她送到逃生口之后,绅士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告别话语,只能正式地鞠一个躬,面带不易察觉的微笑,恭敬地感谢年轻女士给予他的机会——这些应该在送到逃生口那一刻完成,然后表情立即变化。”
在时尚化的军装上面,肩章成了不可或缺的装饰要素。然而从肩章被发明以来,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炫耀。在俄国的军装制服中,肩章被设计得出奇大,更是被视为一个男人的尊严所在,沙皇甚至有自己特制的肩章。在战争中,很多人都喜欢摘下对方的肩章来羞辱对方。1917年,当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被逮捕之后,人们对他的羞辱方式就是摘下他的肩章。他的肩章上,有用珠宝镶饰而成的姓名缩写。尼古拉在日记中写道:“这种兽性,没齿难忘。”
而一个关于制服异常极端的观点,则认为“人类其实是由裁缝造就的。一个人穿上制服,就成为具有制服所代表的那种价值的人了”。在小说《桶的故事》中,一个傻子就指着一个外乡人叫喊着:“这个家伙没有灵魂,他的肩章不见了。”
镀金的纽扣可以说是制服上最耀眼的配饰,也是许多制服的明显标志。而在欧洲中世纪,金纽扣曾经被视为贵族阶层的象征。16世纪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曾经专门定做过一件饰有15000颗金纽扣的服装,以显示自己无与伦比的高贵身份。19世纪30年代,美国西点军校的每一位学员都穿高领、齐腰的黑色燕尾服,燕尾服上还有三排直行排列的金纽扣,中间一排,左右两边各一排。各排都从腰部开始往上,但左右两排形成V字型,一直到两肩,似乎是在表现并强调穿着者的男子汉气概。
很多时候,金纽扣都代表着身份与特权。19世纪,当时准备移居美国的统舱旅客,看见制服上有金纽扣的人接近,就会被吓的心惊肉跳。即便是落魄的军人,也不愿意使自己制服上的金纽扣蒙上灰尘,更不用说为了生计而变卖这些纽扣。
1.穿着制服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公众形象。并不是所有人在度假时都可以穿花哨的当地度假服装。身着不恰当的制服很容易成为坏品位的示范。
2.注意制服的正确穿衣方法以及佩戴正确的配饰。在许多制服(如军服)中,穿衣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而穿着陆军军服佩戴空军的军衔更是制服爱好者所不齿的。
3.身着制服但不要陷入太深,并不是你穿上警察制服就有执法的权力。
4.某些制服,如党卫军制服、水手服、警察制服,如果穿着场合不当,会被打上同性恋的烙印。据史料记载,从维多利亚时期以来,水手、士兵和警察就是同性恋最爱的形象。
5.一定要接受老板发放的制服或者是来自他人的穿衣意见,并认真打理穿着,这种行动会表现出的你的忠诚与顺从,从而为你的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