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服饰材料的秘密
秘密一:防水透湿薄膜
在户外运动服饰中,服装、鞋及背包的材料往往都有一个基本的功能:在户外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防水防雨使人免受其害,同时又能够透过湿气以保证人体汗液的正常挥发。在面料中发挥这个作用的原材料就是防水透湿薄膜。在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薄膜材料中,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稀是其中最经典的一种。美国戈尔公司的Gore-tex及以上表格提到的多种材料如Omni-Tech、SympaTex、WindStopper等材料基本上都是以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稀为主的材料。
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稀是美国戈尔公司在上世纪的发明,因其防水透湿特点显著,故用处丰富。现在戈尔公司的专利已经过了保护期,而且伴随科技的进步,世界上很多公司也开发了相应的产品,之间性能差别也不是很大。服装生产用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稀的基本加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粘合法和涂层法。
粘合法是通过将聚四氟乙稀树脂在熔融状态前做成薄膜,加热到融点,进行纵横双向拉伸,冷却后形成热固型蛛网状的微细多孔结构而成。其特点是:耐污性能强、耐水性能好、有良好的防风性及保暖性、在加工服装的过程中用胶带热压于接缝处还可以解决接缝处的漏水问题。
涂层法还分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采用羟基乙酸聚合物的有机胺盐溶解在乙醇系或酰胺系溶剂中形成粘稠液体,同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氟系树脂混合,然后在其混合中适量加入亲水、亲油平衡值在8以上的非离子活性剂,涂敷在底布上干后,经水处理就形成贯穿的微细多孔薄膜,用以制成的防水透湿性织物能耐水2000毫米以上,透湿度4000~5000克/平方米·24小时(35°C、R。H。65%)。
湿法:将布浸泡在溶液中,通过处理使表面形成一层薄而软,有无数0。2~5微米相互连接成蜂窝状小孔结构的皮膜,有优良的防水性、拒水性、透湿性和柔软风格。透湿度为5000~7000克/平方米·24小时以上。
在应用中,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稀膜材还要通过与别的纺织面料复合形成最终的面料成品。除美欧地区生产这类产品之外,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台湾也都有此类产品生产,用以满足不同档次市场的需求。
秘密二:吸湿排汗纤维
除了防水透湿薄膜外,还有一种原材料在户外及运动服饰中被广为应用,这就是吸湿排汗纤维。表中的Coolmax、Omni-Dry等就属于此类纤维。这类纤维的兴起源于人们在运动过程中对着装舒适性的要求。近年来,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休闲服与运动服相互渗透和融为一体的趋势也成为一种趋势,这类服装的面料,既要求有良好的舒适性,又要求在尽情活动时,一旦出现汗流浃背情况,服装不会粘贴皮肤而产生冷湿感。于是对面料的纤维提出了吸湿排汗功能新要求。
众所周知,天然纤维以棉为例,其吸湿性能好,穿着舒适,但当人的出汗量稍大时,棉纤维会因吸湿膨胀,其透气性下降并粘贴在皮肤上,同时,水份发散速度也较慢,从而给人体造成一种冷湿感;合成纤维以涤纶为例,其吸水性小,透湿性能差,由于其静电积累而容易引起穿着时产生纠缠的麻烦,尤其在活动时容易产生闷热感。在天然纤维改性难度较大、成果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增加功能的合成纤维就成为解决运动服饰舒适性的主要角色。目前的吸湿排汗纤维主要以功能性涤纶、锦纶为主。涤纶自工业化以来,从未间断进行涤纶改性研究,一段时间以来,提高涤纶吸水和透湿都是各国涤纶生产和科研部门最为关心的研发方向。这其中,杜邦的coolmax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技术最早成熟,我国国内一些合纤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对这类纤维的开发也做出了一些工作,如仪征的Coolbst,全纺的Coolnice等。
吸湿排汗纤维的吸水和放水性能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形态。从皮肤表面蒸发的气态水分首先被纤维材料吸收(即吸湿),然后经由材料表面放湿;而皮肤表面的液态水分由纤维内部的孔洞(毛细孔、微孔、沟槽)以及纤维之间的空隙所产生的毛细效应使水分在材料间表面的吸附、扩散和蒸发(即放湿)。两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水分发生了迁移,前一种作用主要与纤维大分子的化学组成有关,后一种作用则与纤维的物理结构形态有关。吸湿排汗纤维一般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有众多的激孔或沟槽,其截面一般为特殊的异形状,利用毛细管效应,使纤维能迅速吸收皮肤表面湿气与汗水,通过扩散、传递到外层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