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可以说是评价今年保暖内衣市场的流行关键词,随着服装时装化的潮流与对舒适性能的追求,新型保暖内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功能面料、发热面料等名称使人眼花缭乱,雾里看花,本文就此状况进行粗浅探讨。
发热保暖内衣市场现状分析
冬季已至,保暖内衣市场异常火爆。从几年前炭卡、魔卡、热力卡等内衣的“卡”战,前两年的彩棉内衣战,到今年的竹炭、木代尔争夺,保暖内衣的样式没怎么变,可面料和成分的“概念”却在不断翻新。今冬,保暖内衣的概念之战再次升级,色拉姆、outlast空调纤维、36.4度恒温面料、竹炭纤维、莫代尔、依克丝、软体石蜡、thermogear新型吸湿发热纤维、摇粒绒、空气绒、中空绒……保暖内衣与发热内衣的材质令消费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高科技概念面料”成促销手段的同时,一方面,这些“新概念”、“新功能”令保暖内衣的价格不菲,其价格是一般普通保暖内衣的三四倍,另一方面,商家、销售人员也缺乏对产品相应的了解,当消费者向销售人员询问“竹炭绒”面料时,得到的答案也大都是“竹炭绒就是用竹炭纺成的线”,“竹子经过炭化纺成的线”,还有些商家直接回答“就是一种新材料”;当问道“莫代尔是什么”,回答“就是棉加丝”,如此等等,反映出市场功能面料更新速度远远快于人们的知识更新速度,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匮乏。
据了解,今年的新型面料技术一些是从日本或者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的,它们会用专业吊牌证明其产品的重要标志,多数产品含量标签中并没有注明腈纶纤维的特殊含义,不符合FZ/T01053-2007的规定,我国行业尚无此类产品相关性能的标准,其产品的检测授权多为国外机构,其性能质量多以企业标准规定,质量参差不齐,利益驱动下,难免会有鱼目混珠的现象发生。国家标准滞后性是功能性保暖内衣市场的一个特点,长此以往,不利于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不利于市场的规范,也更不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发热保暖内衣的性能机理分析
保暖内衣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突破了传统的保暖服装膨松、臃肿、活动不便、缺乏美感的缺陷,受到时尚人群的喜爱,也给传统内衣行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着社会前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仅靠加减服装的厚度已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能够调节面料的温度成为更高追求,一系列发热、保温功能的面料应运而生。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市场保暖发热面料原理不外乎两类。
(一)保温织物——单向温度调节保温材料。
这类保温材料通过吸收外部能源的能量再以热量辐射的形式给予人体,从而达到保温增温和降低制成服装厚度,提高了美观性和舒适性。在环境温度低于尤其是远低于人体温度时,具有较常规纤维更好的保温性能。
按发热机理不同可分为金属棉-80年代出现的太空棉衬衣使用的就是金属棉、电热纤维用于电热毯产品、化学反应发热纤维、阳光吸收发热纤维、远红外纤维和吸湿放热纤维,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暖内衣材料通常是后两种材料。
1、远红外纤维。远红外纤维通过吸收人体发射出的热量,并向人体辐射一定波长范围的远红外线(其中包括最易被人体吸收的7-14um波长段),可使人体局部产生温热相应,促进血液循环;由于能反射返还部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减少了人体热量损失,使得此类纤维织物的保温性能较好。远红外纤维于80年代末在日本开发成功,最早开发的有日本的尤尼吉卡和东丽公司。随后日本的帝人、旭化成和钟纺等公司也开始对远红外纤维织物进行开发研究。90年代,天津纺织工学院成功研制出的远红外丙纶短纤维。
2.吸湿发热纤维。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转换为热能被释放出来。常用的纺织纤维大都有吸湿发热性能,一般情况下,吸湿发热性能与纤维的回潮率有很大关系,纤维的回潮率大则吸湿发热性能强,比如羊毛、莫代尔纤维的吸湿发热效果较好,腈纶、涤纶的吸湿发热效果较差。
提高纤维吸湿发热性能的途径主要有:(1)对纤维进行高亲水化处理,分子链中引入氨基或羧基等亲水基团,并进行交联处理,得到强吸湿性能的纤维,比如:Eks。(2)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通过表面能效应吸附水分子。(3)将纤维素纤维与超细旦抗起球合成纤维组合在一起。
依克丝纤维(Eks)是由日本东洋纺公司研制的可以随外界环境和穿着空间变化而自创舒适穿着感觉的呼吸纤维,将EksPower加入到聚酯聚合体中混合,纺成半永久性的Eks纤维,EksPower与纤维间以化学键结合,Eks纤维亲水性质基团超过了任何一种天然纤维,所以吸湿性很高。Eks纤维是自行发热而温暖身体的一种全新材料。依克丝纤维能通过吸收人体发出的汗和湿汽来发热,使衣服内的空间保持温暖舒适的状态。由于人体即使没有运动,也会排出肉眼难以发现的气相的汗,所以只要身穿依克丝纤维服装,就可常保持温暖,该纤维的应用以贴身内衣为中心,被广泛使用于被褥絮棉、运动装、滑雪衫等。
Thermogear纤维是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开发的。它是由铜铵丝Cuprobemberg纤维和超细抗起球聚丙烯Cashmilonff组合而成,具有吸湿发热性、速干性和良好的透气导湿性。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商品名称为Thermostock、Renaiss、Warmsensor、softwarm等材料的发热内衣原料均为新型吸湿发热纤维或纱线。
(二)调温织物——双向温度调节保温材料。
研究表明,当人体处于热平衡时,感觉舒适的皮肤平均温度在33.4℃左右,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温度与皮肤平均温度的差在1.5-3.0℃范围内,人体感觉不冷不热,超过±4.5℃范围,人体将有冷暖感。调温纤维是一种双向温度调节保温材料。它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具有吸热功能、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具有放热功能。从根本上扩展了纤维原有功能,属于新型“智能”纤维。
按照其调节机理不同,产品可分为:介质相变调温纤维、介质溶解析出调温纤维、调温调湿纤维和微粒调温纤维四类。其中市场上的产品机理多为介质相变调温材料(又称蓄热调温材料),所谓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这个过程会有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而且相变是在恒定温度下发生的。通过在纤维中添加某种介质(考虑其相变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利用介质的相变特性,保证其在吸收或散发热量时维持纤维温度不变。
美国Outlast空调纤维就是采用这种机理研发的新型智能纤维,Outlast技术主要应用于腈纶纤维,这种技术是将含有Outlast技术的微胶囊(PCMS)涂于织物表面或将微胶囊(PCMS)植入腈纶纤维。其技术关键是使用微胶囊包裹的热敏相变材料,这种材料为碳氢化腊(HYDROCARBONWAX),能以潜热的形式吸收、储存和释放热量。其在温度变化中,可以固态液态互相转化,从中达到吸热、放热的效果。Outlast纤维能纯纺,也可与棉、毛、丝、麻等各类纤维混纺交织,可梭织和针织,大量应用于户外服装、内衣、毛衣、衬衣和床上用品。该纤维于1997年实现了商业化,目前美国Outlast公司现已在中国纺Outlast纱和布,销往欧美、日本市场。我国已开始进口Outlast纤维,并有工厂试制开发出空调纤维与羊毛、混纺纱,编织毛针织衫,其质量已获许可,有少量出口,现已向国内市场推广;瑞士Scholler公司生产的ComforTemp恒温纤维及其产品也是采用相变材料(PCM)达到蓄热保温的功效,使穿着者在忽冷忽热的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正常调温;我国的科研机构也有进行着相关的研究;日本KomatsuSeiren公司推出的AirTechno也是一种温度调节功能材料,它通过重复的吸热、储热和放热来适应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这种材料上覆盖含有一层温度调节功能的蛋白质粉末的薄膜;德国W.L.Gore&Associates公司的产品采用AirvantageTM技术,使穿着者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自由调节服装的保温性能。
如何做好发热保暖内衣产品的监督工作
(一)现行技术术标准状况。
应该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无疑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监督、规范和引导相关企业产品质量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已经对针织保暖内衣(絮片类)、针织保暖内衣和吸湿放热针织内衣等产品的性能指标做出了的规定,可以作为考核相关产品的依据:
1.行业标准《FZ/T73016-2000针织保暖内衣(絮片类)》对于絮片来保暖内衣保温率、透气率和透湿量等指标做出了规定。
2.行业标准《FZ/T73022-2004针织保暖内衣》对于针织保暖内衣的保温率做出了规定。
3.行业标准《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对于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最高升温值和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等指标做出了规定,本标准实施日期为2010年12月1日。
对于相变类智能型内衣产品目前尚无相应的行业标准,对其指标的确定,我们是否可以借鉴Outlast空调纤维温度调节功能的评定方法,Outlast空调纤维的温度调节功能用ACR值表示(AdaptiveComfortRating),用来衡量产品吸收、储存以及在适当时释放能量的能力。该等级反映了密度、类型以及可供储存和释放热量的PCM总量(即热敏变相材料的微胶囊)。产品ACR等级越高,就越舒适,传统纤维的ACR值接近于零。同时他们很难储存热量。Outlast产品的ACR等级可高达5000,如进行层叠后的ACR值可超过11000,使产品倍感舒适,以下是产品的ACR等级。{ACR的计算方法:按OUTLAST公司的专家解释:"在实验室内,每单位的ACR按2.5焦耳对其舒适度的测量,即:ACR=[OUTLAST材料的比热(焦耳/平方米)×OUTLAST的材料面积(平方米)×接近系数]/2.5焦耳(接近系数是指材料在产品中接近身体的程度。)}
(二)规范发热保暖内衣产品的几点建议。
1.强化监督机制,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去规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行为。我们应十分注重功能性保暖内衣检测的时效性,主动、紧密跟踪产品的开发、生产与消费,积极培育产品检测市场,充分利用本身的软硬件资源与合法地位,及时对新出现的产品进行检测,在检测安全指标的同时,促进企业产品的标准化工作,解决杜绝无标生产,利用媒体宣传,澄清各类功能性纺织品的真实概念,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增加企业自身的盈利点。
2.建立发热保暖内衣产品的科学标准体系和加强检测工作,对发热保暖内衣产品的检测是规范国内市场、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的需要。目前市场上的发热保暖内衣产品鱼目混珠现象并不少见,消费者无法辨其真伪,自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对发热保暖内衣产品应开展纺织品生态性、功能性和安全健康性能检测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建设全面完善的检测体系,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安全消费。
3.检验机构应随时关注国内外此类纺织品产品信息和动态、性能原理和检测信息;科技兴检,加大检测经费的投入,对新型产品功能检测软、硬件进行研究,提高科研能力、添置和研制必要的测试仪器等,从而提高功能性检测水平;人才兴检,引进更多的人才从事功能性检测和研究,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检测人员进行新知识培训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