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装文章  >   服装常识  >   西裤的结构设计研究
西裤的结构设计研究
1970-01-01 08:00:00
( 2025 ) (1)
 



 

 

        西裤结构设计,臀部是关键所在。

  西裤的臀围部分,有立裆、小裆宽、开裆、后裆、横裆、围裆等部位的交错组合,形成裤子的上中心结构(见图标1),这些裆与人体相关,把握住它们之间的机械性和自然性,就能发现问题,处理好问题。

  一、立裆的形成

  西裤的立裆,是臀部的前方,是西裤经向(直)的结构,它遮盖着人体的腰、腹、胯,所以还涉及纬向(横、肥)结构。过去服装技朮是kao师傅带徒弟传授,死的尺寸一代传一代。形成死的定理,逻辑很难从科学的角度说出原委,人们也只能从实践中根据人体与西裤的一般关系、来处理立裆深,男性以103厘米裤长为中心,用31厘米为基础﹔女性以100厘米裤长为中心,用32厘米为基础,裤长每上下增减3厘米,立裆深相应增减0.3厘米,这样来处理立裆尺寸,仅适应大众化。单量单裁的西裤,可以联系测量下裆的尺寸,对具体体型进行具体处理(见图示2)。基数只要会用,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立裆深的尺寸,国内外有一些推理计算公式,常见的用裤长1/10加17-19厘米定寸。由于定寸的基数大,所以换算值比较稳定。也有的用臀围尺寸换算,其公式的目的不外乎求个近似值。这些公式不管如何,都离不开立裆深的基础规律,假如过分追求公式的准确,相反地会给设计带来失误,因为人体的发育、绝不可能千篇一律,同样身高的人,下裆尺寸往往不一样,有的甚至相差2-3厘米、但由于多数人对这里尺寸不太计较,从而会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任长不短,这就会绘西裤带来不良后果,上提不足,下垂有余,有的甚至造成拖裆现象(见图示3)。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单量单裁的西裤,不能简单地按一般规律办事,需要结合材料的性能、穿者的习惯,做出判断。西裤有的人穿得很上,能提到腹上,有的穿得很低,甚至在腹下胯骨(见图示4、5),这之间的出入很大,尤其是一些胖、壮体型的人,穿着习惯更是多样,如不慎重鉴别分析,立裆尺寸就难于准确。

  二、围裆的作用

  西裤的围裆,取臀围端面的综合尺寸(见图示6),使裆部与臀部协调。它包括两个立裆深,一个开裆宽,一个后翘高度与后裆坡度差数,其推算如下,(围裆一开裆宽一后翘高一后裆坡度差数)/2=立裆深。

  围裆是以立裆深为主体的,它的正常增减规律,也必然与立裆深相似,浮动尺寸有限度,所以围裆尺寸一般都局限于72一82厘米左右,这个尺寸往往和同型号的裤腰尺寸相接近。在结构形成的因素控制下,裤腰kao近95厘米左右)围裆尺寸小于腰围尺寸的差数,即逐步拉大,这就出现没计与体型的反差,应该说这是正常的。很多人不大重视测定围裆尺寸,在裤腰围接近100厘米,或裤围裆与臀围矛盾的时候,才引起关注,才去分析是否立裆深反常?开裆是否到位?这时再采取措施,效果往往难如人意。

  认知围裆的组合,还要进一步把握人体与西裤结构的吻合。围裆尺寸虽与臀围尺寸关系密切,但它们各自代表着一个倾向尺寸(见图示7)。臀围是横向的围度,围裆是纵向的围度。臀围是kao裁片的平面来解决尺寸平衡:围裆是kao裆部裁片的轮廓尺寸平衡,所以它们虽在一个物体上,但各有各的归向,也就是说:臀围在裁片上尺寸增大,围裆的轮廓尺寸不一定增长,就是这个道理。在处理肥、胖、壮体型时,除要调整开裆宽度尺寸,还要根据体型,发挥围裆以长代肥的作用,满足肥、胖、壮体的需求。

  三、后裆的结构

  围裆的尺寸合适与否?关键在后裆,后裆的合适与否?关键在开裆,因为开裆是后裆从经向转向纬向的结构。开裆的尺寸,根据常规它是臀围的的1/10左右,所以开裆宽的设计,都掌握在10-12厘米,它的弧线是从后裆坡度(臀围部位)延伸下来,直向前方与小裆相接,形成围裆的横端尺寸。它的作用不仅是保证前、后裆相接,运转自如,而且负责臀围尺寸向横裆尺寸过渡,因此开裆的尺寸、弧线均要讲究十分合体。开裆的挖度过大,就会加大裆部的紧势,开裆挖度不到位,就会造成勾裆,根据经验挖度尺寸的基数,最好以2.2--2.5厘米为宜,或者从臀围线与开裆宽求一直线,以中心的1/2求1/3深度划弧(见图示8).这道弧线看起来虽不太长,但要保持眼饰与人体的吻合,又要能塑造西裤独有的工艺风格,线条轮廓需不断从实践中探索各种体形的特点,把握好弧线形成的火候。

  开裆的弧线,上面接着后裆的坡度。后裆的坡度,它是臀围向腰围的倒向,上接后翘,下接开裆,因此后裆的坡度,也必需在稳定中求规律。后裆坡的做法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以后身中线与臀围底线(横裆)为基点,作7一8厘米的方块,既作臀围部位的定位,又作后裆坡度的基点(见图示9) 以裤前身的中线,在前端腰头上,求l/2作后裆坡度的倒向(见图录10)﹔ 以横裆为水平线,以开裆宽为基点,作100度的角度,求后裆坡(见图示11),这些方法比较简便适用。

  四、后翘与后裆坡度的关系

  后翘是后裆坡的延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满足人体的活动需求,人体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的弯腰、蹲、跨、跳、走、坐等动作(见图示12),无不影响着后裆上部自然的伸长,因此后翘就成了西裤后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谓后裆起坡度,是指后裆的直线与裤中线的垂线而言,从定理上看后裆的坡度,是以臀围与裤腰围的互差值来决定,在臀围同样大大小的条件下,腰围越大,后裆坡度越小:裤腰围越小,后裆度越大(见图示13),从而产生后翘的变化规律,后翘的高低以后裆坡度来决定。)

  后翘的高度虽受到设计的控制一般在3--6厘米之内),但它也有自身变化的条件,它的规律是坡度越大,后翘就越高﹔坡度越小,后翘就越小(见图示14),这就说后翘和坡度是相互吻合的,坡度大,缝道就长,后裆的斜度同时加大,臀部的裕量就越大,活动的承受量也必然随之增长。

  后翘高低的选择,也要根据体型和习惯的需求来处理,也有的时候会产生这样的矛盾,腰部与臀部尺寸接近,甚至于相等,后裆坡度与后翘高度,都受到限制,这就需要改变裤于前、后身的分配,加大前身的面积比例,因为凡是肥、胖、壮的人,腹部比较丰满,确保正常后裆坡度,使之腰、臀平衡。总之,任何形状的后翘角度,都要掌握住大于90度直角,最佳状态以92度- 94度为宜(见图示15),这样才能确保后裆与腰部的平展。

  五、西裤裆部常见的毛病

  西裤在裁断设计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围裆的各部位失调,造成吊、扭、皱、紧等毛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开裆过小,或挖度不到位,后裆部位即被前裆拉紧,引起抽吊(见图示16)﹔ 开裆过大或挖度过大,后裆即会下垂,出现不正常的松驰(见图示17)﹔ 后翘过高,坡度过大,会引起裤腰后部起空、不贴身(见图示18)﹔ 后翘高,再加上臀部不到位,后裆上端产生水扭(见图示19)﹔ 后翘偏低,不仅会引起后裆紧势,同时也会牵连中缝起扭。

  毛病产主要认真分析,判断准确,处理对症下药,该大则放大,该小则改小。

  六、西裤三围的相互关系

  西服上衣有三围﹔西裤也有三围,就是腰围、臀围、横裆围(肥),这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臀围与腰围两者相距20-22厘米左右﹔臀围距横裆肥,只有8~10厘米左右,这三者明显是臀围起主导作用。

  西裤设计的规律,腰围的成品尺寸,接净腰围加放2-4厘米﹔臀围的成品尺寸,按净臀围加放12一16厘米,所以正常人的腰围与臀围尺寸,一般都要相差2O~25厘米左右,女裤要相距25-30厘米。由于腰围与臀围尺寸差数较大,因此也给腰头部位的调试平衡带来有利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前、后身颡缝、折缝撇度,达到与臀围尺寸相匹配,一般的不会产主什么问题。问题是在处理技巧上,要善于根据体型进行调试,腹部大的,要把空间向前调﹔臀部大的要把空间后向调,这样就能保证臀围与腰围尺寸的融洽自如, 穿着舒适。

  横裆肥的设计方法很多,最早欧洲的办法是用臀围1:0.35求横裆肥。在我国,本世纪初就有人用臀围的1/3求横裆肥。这两个计算尺寸基本上接近,但从现代要求来看,都偏大了,但作为两个部位的对比基数供人们参考,或进一步探索是有价值的。

  从结构上分析,臀围尺寸要完全承担肥度的全负荷,单kao围裆结构的力量,显然无法准确地向下伸延,因为立裆深只能作为臀围深度的组合,围裆只能模拟臀围的端面轮廓,维持好臀部纵向的活动,臀围与大胆相交的这个三叉路口方就必需产生横裆肥,作为转化的结构,来调试臀围与轮廓。

  总之,在西裤的裁断设计中,要将体型与服饰美融为一体,使西裤造型,动有动的线条,静有静的轮廓,与上装风格互相和谐,相互匹配,使人有整体美的感觉,让西裤露出它的本色,在潇洒中平展,在平展中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