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装文章  >   服装新闻  >   中国服装行业的悬崖效应
中国服装行业的悬崖效应
1970-01-01 08:00:00
( 880 ) (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中国的本土服装行业面临巨大危机,惊现悬崖效应: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个领域。2012上半年,国内42家上市服装公司总库存达到438亿元,累积存货可卖3年。

       在经历90年代的巅峰时期后,如今中国服装产业风光不再。全球消费疲软,出口受阻;中国本土市场,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导力量,本土品牌吸引力却持续降低。

       虚拟洋品牌走到悬崖边上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服装市场走势一度紧俏。许多本土服装企业走虚拟洋品牌路线,大都赚得盆满钵盈,以生产代工起家的雅戈尔可谓是当中的佼佼者。1979年的“青春服装厂”是雅戈尔的前身,在品牌成长时期当年具有乡土气息的“青春服装厂”华丽变身为颇具国际范的雅戈尔。经过30余年的发展,当年的服装厂成为拥有数万名员工的上市公司,虚拟洋品牌路线在信息闭塞的年代算是一剂良药。

       特定的年代会形成特定的路线及时代的产物,打着洋旗号的中国品牌在一网知天下的今天原形毕露。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的80、90后对于网络的应用驾轻就熟,年轻人获得信息的途径越加的多元化,对于服装品牌的来历和出身更是如数家珍,虚拟洋品牌再赚年轻消费者钱的难度愈来愈大。

       受欧美日韩风的影响,80后、90后在选择服装时对国外品牌的青睐程度更甚于中国本土品牌。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者多会选择一些国际大牌,这是品牌附加值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亦是身份地位的体现。大众消费群体则会选择一些彰显个性,紧跟潮流的外国时尚品牌,如H&M、ZARA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认可与喜爱。

       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多已成为家庭的“发言人”和“意见领袖”,他们的一些观点和审美趣味对长辈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社会整体审美风向日渐与国际接轨,50后、60后的成熟消费群体也想紧跟时代潮流,重拾青春。

       在世界事天下知的今天,虚拟洋品牌路线对于今天的服装行业显然不再适用,越加精明的消费者练就了一双堪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披着洋皮的本土品牌会被轻易打回原形。